在2023暑假檔期掀起風潮的玩具電影《芭比》,是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執導,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 、 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 、凱特‧麥金儂(Kate McKinnon)、亞莉安娜‧葛林布雷(Ariana Greenblatt)、艾美莉卡‧弗瑞娜(America Ferrera)、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威爾‧法洛(Will Ferrell)等知名演員主演的美國浪漫喜劇歌舞片。《芭比》電影以單純的劇情線,將現實世界的嚴肅議題,用極致發揮芭比特色又幽默有趣的手法呈現,使《芭比》不僅僅是真人版玩具電影,更是值得觀眾反思的深度作品。
- 導演:葛莉塔‧潔薇
- 編劇:葛莉塔‧潔薇、諾亞‧包姆巴赫
- 監製:大衛‧海曼、瑪格‧羅比、湯姆‧艾克力、蘿碧‧布瑞恩納
- 類型:浪漫喜劇、歌舞
- 主演:瑪格‧羅比、雷恩‧葛斯林、艾美莉卡‧弗瑞娜、凱特‧麥金儂、伊莎·蕾、雷婭‧珀爾曼、威爾‧法洛
- 片長:1小時54分鐘
- 上映時間:2023.07
- 原著:芭比娃娃 IMDb評分:★6.9【即時評分】
Table of Contents
Tea point★★★★☆
- 兒時記憶中的夢幻屋華麗呈現:片中把芭比世界打造得太棒了!極具芭比風格的粉紅世界,還有塑膠感十足的海灘與紙盒醫院場景,喚醒埋藏在每個小女生記憶中的芭比時光,而且芭比正是用小時候女孩們玩她的方式,在芭比樂園裡快樂地生活。
- 巧妙融入女性主義的經典劇情:利用芭比典型的形象扣合現實世界存在的性別難題,芭比與肯尼從芭比樂園極端的女性主義,一同前往現實世界面對價值觀的衝擊,走上尋找自我的旅程,學習與成長後迎來玩具人生的新扉頁。
- 超乎預期的真人玩具電影因為說教情節稍微可惜:芭比這部玩具電影在選角、道具場景與劇情設計上都別出心裁,獲得很多正面的評價,但後段帶出核心理念與劇情轉折的處理上稍嫌僵硬,甚至讓人有種說教電影的感覺,以致前段的亮眼表現因此有點打折。
在芭比樂園裡快樂完美的芭比「和肯尼」
芭比樂園裡有各式各樣的芭比,有經典芭比、醫生芭比、總統芭比…無數芭比,她們每天在這裡快樂地醒來,沖沒有水的澡,假吃假喝吐司和牛奶當作早餐,每天的生活都很完美,每天都是淑女之夜;每個芭比都有屬於她的肯尼,肯尼們無時無刻不望著芭比,不錯過任何能和芭比打招呼的機會,因為只有得到芭比的目光,他們才有存在的意義。
不知道為什麼在party的某個瞬間,死亡的暗黑想法忽然閃過經典芭比的腦海,從此一切都變得不對勁了,自己一直踮著的腳跟緊貼地面,成了扁平足,腿上也開始出現橘皮,亂糟糟的頭髮和各種不完美的形象接連出現,眾人要苦惱的她去找看透世界的怪芭比求助,怪芭比說那是芭比樂園和真實世界產生了裂縫,經典芭比必須去找到玩她的那個真人女孩,才能修復這個功能異常。
剛到真實世界的芭比因為外型和穿著,猶如被人觀賞的展示品那樣,路人投以奇異的眼光、對她開黃腔,經歷那些她在芭比樂園不曾遭受的對待。芭比原本以為玩她的女孩莎夏會很歡迎她的來訪,但好不容易在學校的相遇只換來一陣惡毒的羞辱,莎夏說芭比是害全天下女孩不快樂的罪魁禍首,如同審美世界的法西斯,讓每個女人都陷入不切實際的外貌標準和膚淺的消費主義。生產芭比的總公司美泰兒(Mattel)得知芭比來到真實世界,為恢復秩序,派車接走傷心又不知所措的芭比,芭比到公司後想跟主管聊聊,卻發現這裡的高階主管清一色全是男性,甚至表明曾有兩位女性擔任過高層,這樣的數據就很多了。
接二連三顛覆芭比認知的情況,讓她感到十分錯愕,才在現實世界那麼短的時間,既有的價值觀就不斷遭受到挑戰與衝擊,一直以為自己的存在解決了現實女性的問題,讓所有女性都變得快樂又強大,然而她的存在實際上卻是這群男性試圖鞏固物化女性的資本主義產物。
喚醒芭比暗黑想法的,其實是在美泰兒工作的莎夏母親葛洛莉,她因為女兒的冷漠、距離感與生活的疲憊而產生負面能量,連帶影響了成為她生活寄託的芭比,知道芭比因為自己來到現實世界,便在公司追捕芭比時出手相救,還一起回到芭比樂園。
喚起兒時回憶並與現實連結的驚喜之作
《芭比》電影完美還原我們小時候玩芭比的樣子,運用極致想像力又繽紛的電影場景營造,將粉紅的芭比世界、玩具的塑膠感發揮到極致,芭比的房子是透明又一覽無遺,甚至沒有樓梯的玩具屋,反正芭比在孩子手裡也都是自動降落🤣XDD衝向塑膠假海浪的肯尼會被撞飛,進到紙盒做成的醫院,一秒恢復不再感到疼痛,芭比的車子沒有引擎仍可以動,電影完美將小女生用芭比扮家家酒的模樣融入芭比樂園的描繪。
在芭比電影中登場的各式芭比,是商業考量和輿論壓力下推陳出新的各種版本,使真人電影中的選角因此極具兼容性,涵蓋了各式的芭比面貌,樂園裡除了芭比「和肯尼」們,還有芭比的閨蜜米琪,她是現實中因爭議被停產的懷孕玩偶,以及肯尼的好友艾倫,芭比世界中唯一一個不以「肯尼」命名的男性玩偶,據說他能夠穿下所有肯尼的衣服,艾倫也是這次電影大亂鬥時唯一獨立思考的男性角色,其實看電影前並不知道芭比的演變與歷史,但從電影中這些小巧思就能感受到製作團隊還原與考古的用心。
《芭比》另一個厲害之處,是完美融入真實世界的性別議題,以及自我意識的選擇。芭比樂園把女性地位發展到極致,不是因為女性真正受到重視,而是真實世界美泰兒公司的一群男人,為了鞏固沙文主義的產物,更是芭比與肯尼來到真實世界歷經價值衝擊的核心議題。
現實世界為肯尼打開了另一扇門,他赫然發現男性掌權的父權主義新大陸,雖然他因為各種證照和畢業證書的限制無法在真實世界就職,但他認定這是解決他在芭比樂園不受重視的最佳答案,便把父權主義帶回芭比樂園,煽動其他的肯尼和芭比,芭比們被洗腦,不再從事重要職業,自此成了肯尼們的附屬品。
《芭比》雖然好看,但仍是一部說教電影
芭比在創辦人鬼魂以及葛洛莉母女的幫助下逃離公司,美泰兒的男性高層們為了維持原有的秩序,拼了命要讓芭比回到盒子裡重整秩序,以免重演怪芭比事件,至於肯尼,他們並這些高層原本並不在乎,但已經早一步回到芭比樂園的肯尼,不僅大肆宣揚父權主義導致世界大亂,還把芭比的房子改成別具特色的「Mojo dojo casa house」,真實世界一同受到影響,掀起了肯尼風潮,追丟芭比的高階主管們只好浩浩蕩蕩前往芭比樂園。
可惜的是,芭比回到芭比樂園後,眼看芭比樂園就要變成肯尼王國,對於變了樣的一切一籌莫展,像個娃娃那樣臉朝下趴在地上,最後是看不下去的葛洛莉母女跳出來扭轉這個頹勢,但喚醒這群芭比們的方式,還有重新拿回芭比樂園主導權的過程,總覺得不如前半段來得出色。
「妳必須保持苗條,但又不能太瘦。妳不能直接說妳想變瘦,要說妳想保持「健康」,但同時又必須瘦。
妳要有錢,但不能說妳愛錢,因為那很俗氣。
妳要熱愛當母親,但不能整天把小孩掛在嘴邊。
妳要有自己的事業,但同時也要照顧其他人。
妳要為男人的不良習慣負責,這很荒謬,但如果妳指責,就會被當作抱怨。
妳必須為男人打扮,但不能太美麗,否則會讓男人有非分之想,或是讓其他女人感覺被威脅,如果妳想融入閨蜜圈,就不能太出色。
妳永遠不能變老,永遠不能失禮,永遠不能炫耀,永遠不能自私,永遠不能消沉,永遠不能失敗,永遠不能恐懼,永遠不能叛逆。這太困難了,這太矛盾了,而且永遠不會有人獎勵或感謝妳!事實上,他們到頭來還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妳的錯。」
葛洛莉說出最扎心卻也最像說教的台詞,現實世界與社會加諸給女性過多期待和束縛,想必讓女孩們充滿共鳴,可是葛洛莉的對白實在太像抱怨了,而沒有經歷過這些,不能和真實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的芭比們又為什麼會因為這席話從洗腦中醒過來?肯尼的革命運動變成一場頭腦簡單男性的奇怪鬧劇,他們輕易被芭比們挑起妒火與競爭心理,而忘了芭比樂園改朝換代的修憲投票,最後肯尼不是理解了極端的父權或女權主義都不是標準答案,只是領悟到管理很累而想放棄,還有儘管芭比不愛他,芭比仍陳腔濫調地說他是肯尼就已經足夠。
🤷(Excuse me?)肯尼真的是在維持他頭腦簡單的人設嗎?
芭比說要變成人那段也覺得沒有說服力,當然有提到芭比發現人可以創造意義,而她只是一個被創造的商品,但連結也太跳!領悟也偏老掉牙,就像過去各種非人的生物在明白生而為人能感受的愛與體驗後,對成為人的嚮往,但她在真實世界只看見想把她裝進盒子的男人們,還有創造者露絲的鬼魂,就說她想要變成人,而且還真的變成人?是因為她不想擁有受別人擺布的結局,才做出這樣的選擇嗎?總之後半段到她回去芭比樂園後,覺悟和決定,甚至是肯尼的啊哈時刻都讓我覺得處理得有點僵硬和跳躍,因為前段堆疊的太好又太過驚艷,後段卻全都在「講」大道理🙄,可惜地讓人覺得是用說教的方式在處理電影的核心議題。
不過撇開說教的部分,芭比仍帶給觀眾一些驚豔與感動,用代表完美女性形象的芭比娃娃,在找回她美麗的探險上,「和」陪襯的肯尼一起,傳達給觀眾完美不會只有一種模樣,人生往往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生活在怎樣的世界,都應該互相尊重,我們很平凡,但又是能掌握自己人生的獨特存在,芭比沒有走向童話故事裡愛上肯尼的結局,她想要成為人不必經過任何人的同意,與其做別人期望的樣子,不如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舒服地做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自信就是美麗的樣貌,探詢自我與成長的旅程,我們不必給自己設限,正如芭比創辦人露絲・漢德勒的魂魄說:「芭比沒有固定的結局,她的故事不斷演變,已經超乎她原本的設定」。最後葛洛莉想推出的素人芭比,或許也是呼應著揮別大眾對完美的既定印象,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就能發出亮麗的光芒,肯尼已經是最好的肯尼,芭比也可以穿平底拖鞋去看婦產科,自由成為自己的社會氛圍,正是重整後芭比樂園和平且美好的樣貌,更是真實世界平等與尊重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