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充滿文藝氣息的慢節奏電影,韓國片名「雨和你的故事」,由榮獲百想藝術「男子最優秀演技獎」的演員姜河那、青龍獎影后千玗嬉和國民女神姜素拉出演,敘述重考生英浩與小學同學素妍的妹妹素熙成為筆友,於一來一往的書信往返中漸漸找到生命的熱情,等待12月31日這天能迎來一場雨,讓兩人有機會見上一面,以清新而溫暖劇情所刻畫的純愛電影。
- 導演:曹溱模
- 主演:姜河那、千玗嬉、姜素拉
- 類型:愛情劇情片
- 片長:1小時57分
- 韓國媒體評論「等待這個概念很有說服力,片中演員恰到好處的演技更是錦上添花」、「特別演出的姜素拉演技相當於主角級表現,值得令人關注」
Table of Contents
Tea point★★★
溫馨療癒的純愛氛圍:姜河那所飾演的英浩應該已經是現在十分稀有的純情男子,靠著小學時的回憶和幾封手寫信,就放棄近在眼前的秀珍與8次跨年狂歡的機會。
下雨的日子也是好日子: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都喜愛雨聲,男主角開的雨傘工作室還主打狗狗的雨傘(超特別又可愛)、獨一無二的手做傘(送給秀貞的手繪星空傘),顛覆我們以往的印象,增添下雨日子的樂趣與美好!
劇情節奏較緩慢、剪接致時序混亂:整體進程是用4季做分割,但是昔今不斷交錯,有時會無法明確知道現在的時間,也不太確定故事進行的時序。
劇情簡述
這部需要「降雨奇蹟」的愛情電影,男主角英浩是大學重考第3年的學生,有天他突然因為試卷上的圖案,想起小學運動會跌倒後幫助自己的女同學孔素妍,透過關係得知對方在釜山的地址後,寫信感謝她,由於素妍臥病在床,不能言語,便由妹妹素熙代為收信及回信,素熙在信中提出希望不要見面、不要拜訪等原則。兩人展開書信的往來,對方的手寫信逐漸成為彼此生活中的期待及慰藉,並讓兩人各自找到對生活、夢想的熱情。
通信一段時間後,英浩還是在信中表達希望可以見面,素熙則因為自己只是代為回信,便回應如果12月31日那天下雨的話,就見面吧!從此之後,英浩每年12月31號這天都會在約好的地點(他們小學的校門前)苦守,期待老天能降下雨的奇蹟,經過8年的漫長等待,終於在2011年12月31日這天等來這場雨。 除了素熙之外,英浩在重考班其實另外邂逅了自己的小學同學秀珍,秀珍是一個相信宿命和奇蹟的女孩,很喜歡英浩,在苦悶的重考生活帶英浩到海邊看海,介紹張國榮和他的作品讓英浩認識,儘管知道素妍(素熙)在英浩心中的地位,仍願意付出真心。
所有流逝的瞬間都是奇蹟
其實看完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秀珍說的奇蹟,秀珍相信世界的一切都是奇蹟,而這整部戲的各種巧妙安排,也像奇蹟一樣:
素熙因為運動服還沒乾而穿著姊姊運動服參加運動會、英浩在運動會跌倒,與英浩不同隊的素熙仍然伸出援手,英浩受到素熙安慰且在記憶深處留下印象,重考無望難耐的日子讓英浩忍不住鼓起勇氣提筆寫信給素妍、素熙收到信後為了不傷英浩的心,代為回信而展開的書信往返、小學同學秀珍與英浩在重考班的相遇,在宇宙運行每一個環節都沒有遺漏才能成就的這個故事,的確如同奇蹟似的,堆疊了各種美麗的因緣際會,在英浩耐心等待8年之後,終於在2011年12月31日迎來傾盆大雨,為兩人的見面打開一扇大門。
而英浩與素熙似乎並不知道其實遞出手帕的人正是素熙,因為運動服上的名字,而由素妍代為接受英浩的感謝與愛意,也讓素妍最後臥病在床的時光有不一樣的希望和期待,到後來更表達想與英浩見一面的意願,活著的時間也比醫生預期的要長,讓身邊人的生活也因為英浩與素熙的書信緣分,一同變得更加溫暖。
妳像星星燦爛耀眼,她像雨般撫慰人心
喜歡英浩的秀珍問他,她和那位通信的朋友有什麼不同,
「妳像星星燦爛耀眼,而我卻渴望雨來撫慰我的心」
秀珍大方直接,帶英浩去海邊、旅館,不扭捏的告白自己的心意,總是主動聯絡英浩,但終究沒能融化英浩的心,秀珍望著英浩,而英浩終究等待著素熙。
小學的時候,素熙對跑步跌倒的英浩給予鼓勵,就算2人不同隊,在他受傷的時候還是遞出手帕,讓英浩留下難忘且充滿感謝的回憶,在看似無盡的重考道路上,也是素熙溫暖的字句,帶給英浩撫慰和對生活的期待,將英浩由重考生活的泥沼中拯救出來。
英浩和素熙都喜歡雨滴答滴答的聲音,後來英浩的雨傘工作室也用滴答滴答命名,並用當時素熙的「反寫體」書寫招牌,可以看出素熙在英浩心中的地位。
通常我們會覺得下雨的日子不如陽光普照的日子,但兩人心有靈犀的喜歡雨的樣子和滴答聲,更加深「雨」對於兩人來說是不可或缺又值得等待的。
我們應該做我們喜歡的事,還是喜歡我們所做的事?
英浩在經歷第3次大學重考的迷惘時,曾問爸爸「我們應該做我們喜歡的事,還是喜歡我們所做的事?」
「沒有一件事是簡單的,所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英浩對讀書沒有興趣也沒有天分,已經第3次重考讓他覺得灰心,他不知道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子,只知道自己不想像哥哥一樣,只會念書但人生一團糟,也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沒有自己的夢想,但藉由與素熙通信的過程中,英浩逐漸找到自己,從青澀漸漸成熟,並承襲爸爸手作的溫度,拿著放棄重考獲得的一百萬,學習雨傘的技術,找到並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如果雨之後》電影元素和剪接手法
我原本在電影一開始很疑惑為什麼時空背景是設定在10年前,後來明白在社交媒體、手機都還沒如此發達的時期,手寫信的溫度和無法立即用通訊軟體聯繫所需的等待,是這部愛情電影的必要元素,且不同以往的,兩個主角因著魚雁往返的這段時間獲得人生的目標與夢想、找回生活的動力,在分隔兩地的首爾與釜山各自成長,雖對彼此有深遠的影響,卻長達8年都未見到面。
可惜的是為了今昔交錯的拍攝手法,不斷切換到不確定現在究竟是何年何月,故事也比較零散和跳躍,原本相隔兩地就要切換的場景隨著時序也不斷交錯,觀看的時候有點混亂。
最後的最後只有彩蛋,沒有讓經過漫長等待的英浩和素熙依著愛情電影的公式直接見到面,也讓我覺得有點失望,但可能開放式結局更有想像空間。
不得不說,「施展讓你仰望天空的魔法」真的很有魅力,覺得素熙這樣有趣又溫暖的字句,讓大海的味道、熟悉的歌聲、南方的陽光、還有雨滴答滴答的聲音,都透過螢幕一同撫慰觀眾的心。